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反思寫作被證實是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工具。目前大學中缺乏系統性培養反思能力的課程,導致學生的教學反思僅限於描述層次,未能有效提升其反思能力。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方法,旨在探討反思寫作教學模組應用在特殊教育基礎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歷程及成效,以及教師在歷程中的角色與反思。研究參與者為39名選修特殊教育基礎專業課程的二年級學生,透過問卷調查、個人和焦點團體訪談、反思日誌等多元資料的蒐集,以深入了解教學模組的實際運用及其影響。課程規劃為18週、每週兩節課,反思寫作教學模組涵蓋後設反思、反思風格分析、主題反思和結合其他課程的實作活動等四個階段。反思寫作格式採用自由書寫、ORID四層次問題和六階段反思循環工具,並結合自我、同儕與教師回饋。研究結果顯示,每位學生至少完成18篇反思日誌,總計702篇。隨著書寫時間增加,反思日誌字數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實作活動。大多數學生認為結構化的反思寫作教學模組有助於深化學習內容、持續專業成長、提升反思的深度與廣度,並促進自我覺察和自我賦權。此外,反思行為能融入日常生活和其他課程中。然而,也面臨如同儕回饋品質受同儕選擇與積極度影響等挑戰。教師在實踐中扮演引導者、評估者和觸媒者的角色,透過自我與同儕回饋的雙重機制,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反思。本研究結果為大學教師在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課程中應用反思寫作提供了可行的教學實踐參考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