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0-18期
  • 第18期第1篇(p1-14):國內三份主要特殊教育學術研究期刊所使用之統計方法的分析與探討—林惠芬
    Vol.18, (1): STATISTICAL METHODS EMPLOYED IN THREE MAJOR JOURNAL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AIWAN—Hui-Fen Lin(p1-14)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報」、「特殊教育研究學刊」和「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等三份國內主要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期刊所刊登之研究報告,其統計方法的使用情形。研究結果指出,在三份期刊裡,計有380篇研究報告,其中356篇是以量化的方式分析其研究資料。在全部1104次的統計方法中,主要以描述性統計法使用的次數最多,其次以積差相關、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及t考驗等所使用的比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使用次數最少的依次是線性結構模式、C統計法、重複量數和群集分析等。就統計學難易程度來分,初等統計法使用的次數最高,佔55%;中等統計次之,佔34.9%;高等統計使用次數最少,佔約10%。個別期刊間的比較是相似性多於相異性,其中以「特殊教育研究學刊」使用較多如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群集分析、典型相關、區別分析等複雜、高深的高等統計方法。本研究建議將來可再進一步就特殊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報告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是否恰當進行研究。


     


  • 第18期第2篇(p15-38):臺灣地區國中及高職智障學生性教育教學成效研究—杜正治
    Vol.18, (2): EFFECTS OF SEXUALITY EDUCATION PROGRAMS ON JUNIOR HIGH/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TAIWAN—Jengjyh Duh(p15-38)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與高職智障學生的性教育教學成效、比較「家庭生活/健康教育」(簡稱「家健」)與「國/高中性教育」(簡稱「國/高」)教材的教學效果,以及了解背景變項對性教育教學的影響。採用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後測之實驗設計,對214名受試(國中96名,高職118名)進行為期9~10週的實驗性教學;其中A組採用「家健」教材、B組採「國/高」教材,C組則不實施性教育教學。使用研究者自編的評量工具,對性知識、態度、行為及騷擾等主題進行資料的蒐集、整理及分析。結果顯示:(1)智障學生經實施性教育教學後,兩實驗組雖然彼此間並無差異存在,但其性知識呈現顯著的提升,分別優於控制組。(2)兩實驗組的性態度也因性教學活動而變得更為正向,且發現高職組比國中組的變化更為顯著。(3)性教育對智障青少年性行為未造成顯著的作用,即智學生並未因接受性教育而獲得激勵,表現更頻繁的兩性行為。(4)性騷擾的防範上,研究發現性教育教學對A組學生較有助益,即「家健」教材能有效地協助學習保護自己之道,以防性騷擾的發生,「國/高」教材則否;另外,前教材亦有助於減少智障者對他人表現性騷擾行為。(5)背景變項是性教育教學成效的重要參考指標,即性教學效果與受試的性別、年齡、家庭結構、居住方式、父母婚姻狀態和教育程度,及教育安置等變項有關。比較上,「家健」較適合作為智障學生的性教育教材,相反的,「國/高」教材較不適用於智障學生。


     


  • 第18期第3篇(p39-52):智障者性社會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比較唐氏症與非唐氏症青少年—杜正治
    Vol.18, (3): SOCIO-SEXUAL BEHAVIORS OF ADOLESCENTS WITH MODERATE MENTAL RETARD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OSE WITH AND WITHOUT DOWN SYNDROME—Jengjyh Duh(p39-52)


    本研究旨在了解唐氏症青少年的性社會行為,並與非唐氏症同儕進行比較。研究對象主要來自臺灣地區特殊/啟智學校中度智障學生,共計國中及高職部124名。採配對分組方式(主要是依智商、性別及教育程度變項進行配對),其中一半是唐氏症學生組(DS),另一半是非唐氏症中度智障學生組(ND)。採用自編的「圖畫性知識量表」、「圖畫性社會行為量表」,以及「圖畫性社會興趣量表」,進行蒐集資料。透過SPSS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結果發現:(1)性知識方面,唐氏症學生和其他中度智障同儕程度相當;女生雖有優於男生的趨勢,但未達顯著水準;性知識程度與教育程度有關,即高職生優於國中生;(2)性社會行為方面,唐氏症青少年的兩性互動經驗顯著較ND組頻繁,且男生亦較女生積極,但此結果與教育程度無關;此外,在互動對象上,ND組只限於家人、同學、親友及熟識,而DS組則擴及於陌生人;(3)性社會興趣方面,唐氏症學生的與非唐氏症組相同;性別上,男生興趣高於女生;另外教育程度也有關聯,即高職生的興趣高於國中生。



     



     


  • 第18期第4篇(p53-78):聽覺障礙學生說話清晰度知覺分析研究—張蓓莉
    Vol.18, (4): THE PERCEPTUAL ANALYSIS OF SPEECH INTELLIPIBILITY IN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Bey-Lih Chang(p53-78)


    98名中重度以上回歸主流聽覺障礙學生說出的25個詞對,12個聲調詞對,及6個短句是本研究分析的素材。25個詞對的語音特性包括:韻母舌位高低、舌位前後、塞音送氣與否,塞擦音送氣與否,發音部位不同之塞音,發音部位不同之塞音與鼻音,塞擦音與擦音,鼻音等。196名從未或甚少與聽覺障礙學生接觸的大學生記錄所聽到的詞彙。研究者再在根據詞彙中音素是否正確給分。研究結果發現,平均而言,聽覺障礙學生的語詞清晰度為30.74%,聲調清晰度為53.92%,短句清晰度為49.83%。各項清晰度均與聽覺障礙學生優耳聽閾有明顯相關,中重度組聽障學生表現優於極重度組學生。但國中與國小學生間沒有明顯差異。語詞、聲調、短句之清晰度彼此之間呈顯著相關。以發音部位分析,聽覺障礙學生舌面後音發音正確率最高,舌尖音發音正確率最低。以發音方法分析,聽覺障礙學生邊音發音正確率最高,塞擦送氣音發音正確率最低。


  • 第18期第5篇(p79-104):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教學效果之研究—韓福榮、林寶貴
    Vol.18, (5): A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PARENTS OF HEARING IMPAIRED PRESCHOOL CHILDREN—Fu-Jong Tsao-Han, Grace Bao-Guey Lin(p79-104)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先瞭解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的內涵後,編製一套適合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的溝通訓練教材,以單組前後測準實驗研究設計探討家長接受溝通訓練課程後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部份的樣本為臺灣地區設有學前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單位內之家長共計284名;接受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樣本為學前聽覺障礙兒童九位家長。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調查問卷」、「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內容意見調查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自評表」等四種工具,所得量化資料以描述統計及無母數統計分析,並將質性資料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呈現。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經過六週十次30小時的溝通訓練課程後,其量化測驗分數及家長自評回饋的結果分析均有明顯的進步。因此,本研究所設計十二個單元的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可做為國內推廣學前聽覺障礙兒童親職教育的參考教材。



     



     


  • 第18期第6篇(p105-126):現任視障教育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莊素貞、梁成一
    Vol.18, (6): A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OF TEACHERS OF STUDENTS WITH VISUAL DISABILITY—Su-Chen Chuang, Cherng-Yee Leung(p105-126)


    本研究旨在分析現任視障教育教師之專業能力,瞭解教師對各項專業能力的重要程度的看法以及對具備程度之評定,進而分析視障教育教師對專業能力的需求,以做為有關單位研訂視障教育師資培育課程的參考。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所使用的問卷內容是以美國特殊教育協會(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簡稱CEC)所屬之視障教育協會(Division for the Visually Handicapped,簡稱 DVH)於1993年發表之初任視障教育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主要架構,參考相關文獻、並斟酌我國視障教育之需求加以修定而成,內容包括十大領域、77項視障教育專業知能。研究對象為68位啟(惠)明學校在職視障教育教師,資料分析則以敘述性統計t檢驗法處理。現任視障教育教師對於十項主要專業知能領域普遍認為相當重要,重要程度依序為「心理與行為輔導」、「教學情境的規畫與經營」、「職業訓練」、「教材教法」、「溝通與合作」、「親職教育」、「診斷評量」、「學習者特性」「專業與倫理」、「哲學歷史法律」。教師對於十項專業知能領域所具備的程度達「大致具備」程度,由高而低依序為「心理與行為輔導」,「教學情境的規畫與經營」、「親職教育」、「教材教法」、「溝通與合作」、「學習者特性」、「診斷評量」、「專業與倫理」、「哲學歷史法律」、「職業訓練」。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對各項專業知能所具備的程度遠低於其所認定的重要性程度。其中以「職業訓練」領域之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差距最大。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當局及師資培育機構參考,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 第18期第7篇(p127-150):自閉兒童問題行為功能之探討—張正芬
    Vol.18, (7):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PROBLEM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Cheng- Fen Chang(p127-150)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透過功能評量探討自閉症兒童問題行為的功能,並分析其前事刺激與行為結果之關係。本研究共觀察學前至國中階段自閉症學生53名,共收集818筆行為樣本。主要結果如下:八類問題行為中,前事刺激所具功能相當一致,以希望獲得他人注意、快感、做某事、獲得某樣東西及逃避被要求做某事為主。但不服從、自傷二類行為較少具獲得他人注意的功能;固執、怪異、自傷三類行為,尚同時具有獲得快感及減輕焦慮的功能。八類問題行為中,行為結果所具功能亦相當一致,除不服從行為以能獲得想做的事及休息以外,其他七類行為,以獲得他人注意、快感、焦慮的減輕、避免被要求學習及做某事為主。整體而言,自閉症兒童的問題行為功能相當多樣。本研究所使用的功能檢核表之信度,以觀察者間信度為主,分別為錄影帶組.88,自然情境觀察組.92,.85。



     


  • 第18期第8篇(p151-172):以文章寫作和造句測驗評估國小學生作文能力之效度研究—葉靖雲
    Vol.18, (8): THE VALIDITY OF PASSAGE WRITING AND SENTENCE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ASSESSING WRITING COMPETENCE OF ELEMENTARY STUDENTS—Ching-Yun Yeah(p151-172)


    本研究為以效度為核心,主旨在於發展適用於國小中、高年級學習障礙學生的形成性作文能力評量工具。所發展的測量方式包括由兩種文體(記敘文和說明文)和四種題目類型(主題句、故事開頭、單圖、四個格連環圖)所組成之文章寫作作文能力測驗,使用總數字數及相異字數兩種評分方法。所探究的效度包括以作文和國語文學期成績為效標的效標關聯效度,以及比較不同年級(四、五、六)、能力(學習障礙與一般能力)組別學生表現差異的建構效度。除上述之文章寫作作文能力測驗外,本研究也同時檢驗三種造句測驗分數(意義正確的句子數、成語數、非常用字數)與作文能力效標間的關係,並比較不同年級、作文能力學生在這些造句測驗上的表現。本研究之樣本包括建立效標關聯效度之普通班學生樣本,以及發展建構效度之學習障礙樣本。結果顯示上述文章寫作作文能力測驗的總字數和相異字數與效標間皆有顯著的連結關係,除四年級外,效度係數大致在中度相關的範圍內。各種文章寫作作文測驗的分數也大多能夠有效區分不同年級、作文能力學生。造句測驗中意義正確的句數和非常用字數的效標關聯效度大致在中到高度相關的範圍內,這兩種造句測驗的計分結果能夠清楚鑑別不同年級、能力的學生。



     


  • 第18期第9篇(p173-190):動態評量在診斷國小五年級數學障礙學生錯誤類型之應用成效—朱經明、蔡玉瑟
    Vol.18, (9):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DYNAMIC ASSESSMENT ON FINDING ERROR PATTERNS OF FIFTH GRADERS WITH MATH DISABILITIES—Jing-Ming Ju, Yu-Ser Tsai(p173-190)


    傳統靜態評量較難發現學生之錯誤類型及學習潛能做為補救教學之參考。動態評量透過逐步提示與教學,可發現學生困難與問題之所在,聯結評量與教學,並可促進學生解題策略之發展。本研究之數學動態評量工具實施於47位數學障礙學生獲得下列之效果。有33%的情況,數學障礙學生經動態評量協助後,仍然完全不會,其原因為不會計算,故補救教學時應加強基本計算之練習。只有2%的情況,數學障礙學生語音提示有效,應屬閱讀認字問題。有10%的情況,關鍵字提示有效;這些學生應加強其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有18%的情況,學生經簡化題目或圖解後,可以正確解題;這些學生可鼓勵其熟練題型或以圖解的方式增進解題能力。另有23%的情況,以橫式列出計算步驟,學生即會解題。7%的情況,以直式列出計算步驟後,學生即會解題。故共有30%的情況,數學障礙學生其基本計算並無問題。如何以更具體、更有助於理解的圖形、教具、或實物及其他具體操作、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促進語言理解與注意力較弱的數學障礙學生將題目轉換為數學式,是相當具有意義和挑戰性的,需要擔任數學障礙學生補救教學的教師更多的耐性與想像力。


  • 第18期第10篇(p191-206):形聲字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一般學生和學障學生識字教學效果之研究—秦麗花、許家吉
    Vol.18, (10):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PHONE TICRADICAL CHARACTERS ON SECOND-GRADE NORMAL, STUDENTS AN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Li-Hua Chyn, Jia-Ji Sheu(p191-206)

    本研究旨在探討形聲字教學內涵對國小二年級普通班學生和學障學生的識字輔導成效,並比較這兩種不同類別學生其教學效果與受益量的差異,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實驗、訪談、和問卷方式進行,受試樣本以高市某一國小二年級學生進行實驗,實驗時間為三個月,其結果如下: 在認知能力的比較上:接受形聲字教學的一般學生和學障學生,其「文字辨識能力」、「文字形與聲認知能力」、「文字組合能力」實驗後均優於實驗前,也優於控制組。實驗效果值都在一個標準差以上。在文字理解情意上分析而言,學生、家長及級任老師均認為形聲字教學很有趣,可以使學生學習更多字,也可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思考,可見形聲字教學對一般兒童與學障兒童都具有輔導成效。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師教學及後續研究的參考。


     


  • 第18期第11篇(p207-236):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成效之探討—呂美娟
    Vol.18, (11):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STEM-DERIVING INSTRUCTION ON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SEVERELY WORD-RECOGNITION DIFFICULTIES—Mei-Chuan Lu(p207-236)


    在中文字的構字規則中,中文字可以利用基本字將之歸類為一組字,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乃以字族的特性所設計的識字教學。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基本字帶字教學法和基本字帶字加自我監控法對於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的識字學習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法之倒返設計,研究對象是三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研究結果發現:(1)立即成效:基本字帶字教學法和基本字帶字加自我監控法對於增進三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之識字學習表現具有立即效果。(2)兩週短期保留:基本字帶字教學法對於增進二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甲和乙)之識字學習表現具有短期保留效果;基本字帶字加自我監控法對於增進三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之識字學習表現具有短期保留效果。



     



     


  • 第18期第12篇(p237-256):人事智能的理念與衡鑑—吳武典、簡茂發
    Vol.18, (12): CONCEPTION AND APPRAISAL OF PERSONAL INTELLIGENCE—Wu-Tien Wu, Mau-Fa Chien(p237-256)


    本研究以Gardner(1983,1993)的多元智能模式之人事智能(含知己與知人兩種)為主要依據,並加以擴充(增加「人我互動」一項),建立「人事智能」的理念與評量架構,然後研擬「人事智能量表」,分選擇式與開放式兩種。經文獻分析,本研究將人事智能定義為「係指在知己、知人和人我互動等三方面的能力表現」:1.知己方面的能力:係指個人在自知、自省、自尊和自適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現。2.知人方面的能力:係指個人在同理、尊重、親和和引導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現。3.人我方面的能力:係指個人具有幽默、包容、適分和化解衝突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現。「人事智能量表」在預試、定稿後,以臺北地區十二所國小五、六年級資優生與普通生共620名為樣本進行衡鑑與分析。信、效度考驗尚令人滿意,但稍為微受到社會期許的影響。施測結果顯示,資優生在「知人」(尤其「引導」)能力方面優於普通生;女生在「知己」(尤其「反省」)和「知人」(尤其「尊重」和「親和」)能力方面優於男生,男生則僅在「人我」的「幽默」方面優於女生。



     


  • 第18期第13篇(p257-280):國小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人事智能與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蔡明富、吳武典
    Vol.18, (13): COMPARISON OF PERSONAL –NTELLIGENCE AND SCHOOL ADJUSTMENT BETWEEN GIFT ED AND REGULAR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Ming-Fu Tsai, Wu-Tien Wu(p257-280)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年級、性別國小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人事智能與學校適應的差異性。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臺北縣的資優資源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採取同年級、同性別、同班級等配對方式,共得620名樣本。使用「人事智能量表(甲式)」、「學生在校生活狀況問卷」為研究工具。施測結果以三因數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假設考驗。主要發現如下:(一)人事智能的差異分析方面:1.資優學生的引導能力優於普通學生。2.五年級學生的包容、適分、化解衝突等方面的能力均優於六年級學生。3.女生的自我反省、尊重、親和等方面的能力均優於男生;而男生的幽默能力優於女生。(二)學校適應的差異分析方面:1.資優學生在勤學適應、師生關係等方面均優於普通學生。2.五、六年級學生的學校適應表現沒有顯著差異。3.女生在勤學適應、常規適應等兩方面優於男生;男生則在自我接納方面優於女生。(三)人事智能與學校適應的相關分析方面:無論資優生或普通生,人事智能與學校適應間均有典型相關存在。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發現,提出教育方面及未來研究上之建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