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8期第1篇(p1-16):臺灣地區未來六年(八十至八十五學年度)國中特殊教育教師需求推估研究—邱紹春、陳美芳、郭靜姿、董媛卿、張蓓莉
Vol.8, (1): THE FUTURE SIX-YEAR (1991-1996 ACADEMIC YEARS ) NEED ASSESSMENT BASED ON A SURVEY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TTRITION RATE AND SERVICE DELIVERY IN TAIWAN—Shao-Chun Chiu, Mei-Fang Chen, Ching-Chip Kuo, Angela Tung, Bey-Lih Chang(p1-16)
本研究普查台灣地區特殊學校及國民中、小學校各年級在籍之確定或疑似特殊學生人數,及擔任特殊學校或特殊班╱資源班之教師異動情形,進而推估80至85學年度 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需求量。根據回收之問卷(前者回收率84%,後者回收率77%)獲得重要結果如下:1.79學年度在籍且正接受特殊教育的國 中學生人數除特殊才能外共7‚585 人,國小部分共有14382人。2.79學年度在籍但未接受特殊教育的國中特殊 學生(由班導師認定)人數共計44‚874人,國小部分30912人。3.80學年度國中階段之疑似特殊學生人數有 14‚156 人,國小階段38847人。4.國中專任特殊班教師人數,最近二年每年不足達四百名。5.79學年度 國中特殊班(校)教師中,已接受專業訓練者所占的百分比為60.43 。6.72∼79學年度台灣地區國中階段各類特殊教育教師之平均異動率為22.30 %。7.以目前已接受特殊教育之國中、小各類特殊學生推估臺灣地區國中需增聘特殊教育教師,80學年度226人、81學年度131 人、82學年度237人、83學年度370人、84學年度316人、85學年度10人。8.以目前在籍之國中、小為接受特殊教育各類特殊學生推估,臺灣地區宜聘特殊教師,80學年度2803人、81學年度3088人、82學年度3178人、83學年度3185人、84學年度3016人、85學年度2711人。9.未來台灣地區國中階段總共需要特殊教育教師為:80學年度3‚030人、81學年度3‚219人、82學年度3‚415人、83學年度3‚555人、84學年度3‚332人、85學年度2‚721人。
-
第08期第2篇(p17-32):高職階段聽障學生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其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林寶貴、錡寶香
Vol.8, (2): A RELATED STUDY BETWEEN THE STUDY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WITH HEARING-LMPAIRE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WAN, R.O.C.—Grace Bao-Guey Lin, Pao-Hsiang Chi(p17-32)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區職階段聽障學生之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其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對象取自北、中、南三所公立啟聰學校高一至高三學生共150人,(男生84人,女生66人)。研究結果發現高職階段聽障學生學業成就與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具有顯著之相關,而學習態度亦與成就動機有顯著相關。另外,高職階段聽障學生之學習態度、成就動機與升學意願有顯著相關,但與年級、年齡、聽力損失程度、失聰時期、父母聽覺狀況、家庭社經地位、住宿或通學等,並無顯著之相關存在。高職階段聽障女生的學習態度優於男生,但兩者之成就動機則無顯著差異存在。
-
第08期第3篇(p33-56):肢體障礙者升學輔導與安置措施意見調查研究—邱紹春、吳武典
Vol.8, (3): A SURVEY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PLACEMENT OF PHYSICALLY HANDICAPPED STUDENTS—Shao-Chun Chiu, Wu-Tien Wu(p33-56)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肢障生在升學應試上,如何使肢體障礙學生與一般事公平的競爭?在就學之後,如何使肢體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一樣,順利的享受大專校院的學習生活?以便作為協助肢障生在升學輔導與就學安置方面的參考。本研究的問卷共發出2564份,回收1188份,有效問卷1047份(40.8%)。其結果如下:1.影響意見的主要因素為「是否為肢障者」及「是否為學校行政主管」二者。2.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受調查者贊成給予肢障生的升學應試做特別的處理。3. 特別處理的方式認為相同科目、相同命題,但延長二分之一考試時間及考場設置於一樓較為適當。4.合格的分發,認為採「比照一般考生,依考生意願及成績統一分發,各校不得柜絕」的方式較為適當,但大專校院方面在環境設備改善之前暫採「依學校接納意願擇優分發」。5.肢障考生的認定不以殘障手冊為準,應由醫院及學術機構組織委員會重新鑑定。6.就學輔導方面,應加強改善校園環境,研究開發適合的學習輔具,設置專任專輔導員及同儕輔導員制度等三方面。7.為了對「肢障生的人性尊嚴不應有差別待遇」的考慮,及部分肢障生的需求,在設置專收肢障生的大專院校之外,改善各大專院校的學習環境,接納肢障生,以滿足多元化需求。8.仁愛學校應依學生意願分授「升學」或「就業」的課程。
-
第08期第4篇(p57-68):遊戲材料對特殊兒童社會互動行為影響之研究—洪儷瑜、Landond
Vol.8, (4):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PLAY MATERIALS ON SOCIAL LNTERACTION OF YOUNG CHILDREN: BLOCK VERSUS SAND TABLE—Li-Yu Hung, Tracy Landon(p57-68)
本研究利用單一個案實驗之AACBCACBC設計,探討積木區(伴有大人間歇性立即增強和隔離)和沙箱(伴有大人間歇性立即增強隔離)對一位注意力缺陷及過動兒童和另一位普通兒童在逆流式回歸主流安置情境之社會互動行為的影響。由兩位觀察者觀察記錄兩位兒童適當與負向的「引言」及「反應」行為,兩位觀察者的觀察一致性平均為 90%,可謂理想。研究結果發現:(1)特殊兒童在沙箱具有大人介入的情境出現適當的引言行為多於在積木具有大人介入的情境;(2)特殊兒童的負向行為在大人介入的情境出現得比大人為介入的少;(3)特殊兒童的適當「反應」行為在不同遊戲材料的情境並未出現差異。本研究所得之沙箱的效果也獲得理想的社會效度支持。因此,本研究肯定遊戲材料對特殊兒童社會行為之影響,也提出對教學輔導及研究之有關建議。
-
第08期第5篇(p69-82):智能不足兒童教育安置問題探討—吳武典
Vol.8, (5): CRITICAL ISSUES IN EDUCATIONAL PLACEMENT FOR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Wu-Tien Wu(p69-82)
根據「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兒童安置狀況調查研究」(吳武典等,民79)及中(台)、美、日三國智障兒童教育安置現況之比較,可知在智障兒童教育安置上,存在著若干待解決的問題和論題,包括:安置的標準為何?回歸主流式的安置效果如何?中重度智障兒童如何安置為當? 影響智障兒童教育安置措施及其成敗的因素可概分為二大類,一為教育設施的「量」,一為教育安置的「質」。影響「量」的因素包括經濟狀況、法令規定、師資供應和教育計劃等;影響「質」的因素包括鑑定程序、標記作用、特教理念和支持系統等。通盤檢討智障兒童的教育安置問題之後,筆者提出一個修正的最適當安置模式。其基本原理有二:(1)多元化的資源及個別化的安置;(2)功能決定形式。單一最佳安置模式(如回歸主流式的安置)是不存在的。最適當或最少偏差的安置,必須各種資源,抱括隨班輔導、資源教室、特殊班、特殊學校,乃至教養機構、醫院學校等)兼籌並顧,並根據個別兒童的需要(包括嚴重程度、進步情形、自我觀念等)及環境的條件(包括社會接納、父母態度、居家遠近等)加以個別化的慎重考慮,並允許彈性的轉移和交流。
-
第08期第6篇(p83-94):智能不足者之性教育—Gary Best
Vol.8, (6): SEX EDUCATION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Gary Best(p83-94)
對智能不足者實施性教育,務必考量個體所處環境中,一切足以影響學習的因素,因為某些因素不僅彼此交互影響,同時也決定學習者之行為,這些因素包括文化背景,認知能力,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家庭模式、教育程度以及個人年齡等。美國加州洛杉磯教育局特教組已設計出智能不足者之性教育課程,該課程涵蓋四大主題,包括(1)自我覺知,(2)自我保護,(3)健康與衛生以及(4)人際關係。 目前的問題,不再是智能不足者應該不應該接受性教育的問題,而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介入教導此課程之程度的問題。 智能不足者的性教育,必須從整個環境來考量,最重要的環境因素包括智能不足兒童與其家庭的宗教、文化,以及社會型態,亞洲各國與地區的智能不足的性教育其課程內容與授課方法,無不受所屬的文化模式左右。
-
第08期第7篇(p95-116):自閉症、智能不足與正常學齡前兒童溝通行為之比較研究—梁秋月
Vol.8, (7): A COMPARISON OF COMMUNICATIVE BEHAVIOR OF AUTISTIC, MENTALLY RETARDED, AND NORMAL PRESCHOOL CHILDREN—Chiu-Yueh Liang(p95-116)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學齡前自閉症兒童在自然情境下的溝通行為,包括溝通功能和溝通方法。為了進一步了解自閉症兒童的溝通發展是否為發展遲緩或發展偏差,本研究除了以自閉症兒童為主要研究樣本,並以一對一配對方式,選取智能不足兒童和正常兒童二組為對照組,進行三組兒童溝通行為的比較。對照組兒童配對的條件包括生理年齡(六歲以下)、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智能不足兒童則再加上一般發展年齡(二歲半以下)為配對條件。每組樣本為20名,本研究樣本共60名。本研究以學前兒童行為發展量表做為選取樣本的工具,並參考有關的溝通發展理論和語用的觀點,設計兒童溝通行為問卷,以訪問方式由兒童之主要照顧者的觀點了解兒童在自然情境下的溝通行為。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1.三組兒童的整體溝通功能有顯著差異。正常兒童的整體溝通功能優於智能不足兒童和自閉症兒童,智能不足兒童又優於自閉症兒童。2.三組兒童在規範行為方面的溝通功能無顯著差異,三組兒童普遍具有規範行為的溝通功能。然而在社會互動、引發注意的焦點方面的溝通功能兩組兩組間均有顯著差異。3.自閉症兒童具有溝通的能力,但多表現於規範行為的溝通功能,在社會互動和引發注意的焦點方面的溝通功能有明顯缺陷。4.三組兒童在自然情境下常用的溝通方法有明顯差異。自閉症兒童和智能不足兒童,常用的溝通方法種類多且分散,大部份為非口語的溝通方法。正常兒童的溝通方法少、變異性小且集中。5.一般發展可以預測自閉症兒童和智能不足兒童的整體溝通功能,人際社會可以預測正常兒童的整體溝通功能。
-
第08期第8篇(p117-146):背景音樂對輕度、中度智能不足者及普通學生在反覆性組合工作之影響—張英鵬
Vol.8, (8):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USIC BETWEEN MILD MODERATE MENTALLY RETARDED ADOLESCENTS AND NORMAL STUDENTS ON REPETITIVE ASSEMBLY TASK—Ing-Pong Chang(p117-146)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音樂情境下,三組不同智能程度之受試,於反覆性組工作上所表現之生產量與正確率的差異情形。採3x4二因子重複變數實驗設計。其自變項有二:(1)不同智能組別(分為普通學生組、輕度智能不足、中度智能不足等三組,每組22名)。(2)不同背景音樂(分為無音樂、古典音樂、disco前奏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四類)。每一組受試皆參與四種背景音樂的實驗處理,係屬於重覆量數。依變項是計算每一位受試在四類背景音樂的實驗情境中,所從事的積木組合工作之生產量,及其正確率。特於實驗前及實驗完成後,分別實施奧卡納手指靈巧測驗,前測所得資料作為共變量,進行二因子重覆量數共變數分析,後測資料作為評估三組受試視覺動作能力的進步情形。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1.在反覆性組合工作的生產量上,三組受試的成績均達顯著差異。2.不論是那組受試,在有背景音樂的情境下,其反覆性組合工作之生產量,均高於無音樂的情境,而音樂類別間則無明顯差異。3.在反覆性組合工作之正確率上,三組受試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4.不同組別和不同音樂類別間,不論在生產量或正確率上均無交互作用存在。5.在正確率的表現率上,只有流行音樂和無音樂間,及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間,具有顯著差異。6.不論在何種音樂的情境下,生產量與正確率間未達顯著相關。7.經過40次嘗試後,只有中度智能不足組在前後測表現上達到顯著差異,顯示視覺動作能力明顯的進步。
-
第08期第9篇(p147-174):智能不足兒童與母親互動行為之追蹤研究—王天苗
Vol.8, (9): A FOLLOW-UP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DOWN SYNDROME TODDLERS AND THEIR MOTHERS: CHANGES IN PATTERNS AND SEQUENCE BEHAVIORS—Tien-Miau Wang(p147-174)
本研究係繼前一智障母子互動行為研究的後續追蹤研究,其目的有二:(一)探討母子的互動行為隨幼兒年齡增長的變化情形;(二)探討智障幼兒母親運用的主導策略與兒童反應行為間的序列關係。本次追蹤以CA範圍在29至47個月間對14對唐氏症組母子(幼兒MA平均約22個月)及14對普通組母子(幼兒MA平均約50個月)為研究對象。兩組幼兒依生理年齡、性別、出生序、與母親教育水準等四條件配對而成。將每對母子於20分鐘遊戲時錄得的資料,以兒童互動行為評量表、父母互動行為評量表、親子遊戲互動行為觀察紀錄手冊等工具評量母子行為變項。母親並依幼兒氣質評量表評估幼兒的氣質變項。本研究的重要發現有:(1)唐氏症和普通組幼兒年長後均表現得更主動、更積極反應;但唐氏症幼兒此兩項行為比普通組幼兒表現得少。(2)兩組母親的互動行為和主導策略的運用,隨幼兒年齡的增加而有所變化。(3)兩組母親互動行為的表現主要和幼兒心理年齡因素有關。(4)唐氏症組母親運用「身體協助」或「動作指示」策略較能有效地引出幼兒的積極反應,「示範」則較會引出幼兒的消極行為;用強制性較大(強迫參與或動作替代)或較小(口頭指示)的主導方法均不能有效引出幼兒的反應。(5)幼兒的積極反應會引出更多母親口頭指示或進一步示範或動作指導。6.兩組幼兒年長後對母親強制性較小的主導會表現比年幼更多的反應;相對的,唐氏症組母親尤其在幼兒年長、更有反應時,能給予更多的口頭指示。
-
第08期第10篇(p175-202):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藍慧君
Vol.8, (10): A COMPARIS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LEARNING DISABLED AND AVERAGE CHILDREN IN READING STRUCTURAL TEXT—Hui-Chun Lan(p175-202)
本研究旨在比較國小四年級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文章,其閱讀理解與理解策略的差異。研究對象包括四所北市國小的學生,其中學習障礙兒童四十名,普通兒童四十名。利用「國民秒學國語文成就測驗」、「羅桑二氏語文智力測驗」、「閱讀理解測驗」及「理解策略使用問卷」等研究工具,獲得研究資料。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處理發現如下:一、閱讀故事類與說明類文章之閱讀理解有顯著差異。 二、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的閱讀理解有顯著差異。 三、二組兒童覺知故事類文章的難易度沒有差異;二組兒童覺知說明類文章的難易度有顯著差異。 四、閱讀故事類文章時,學習障礙兒童使用策略的人數及種類都比普通兒童少,使用的策略較集中,而普通兒童使用的策略較分散。二組兒童常用的策略都相差不多。五、閱讀說明類文章時,學習障礙兒童使用策略的神數和種類都比普通兒童少。二組兒童使用的策略都較分散,而常用的策略都差不多。 六、二組兒童閱讀故事類與說明類文章使用策略之比較:閱讀說明類文章時,二組兒童使用策略的人數都增加,但普通兒童使用策略的種類增加較多;而二組兒童閱讀二 類結構不同的文章,常用的策略相差不多。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教學方面的建議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
第08期第11篇(p203-224):「修訂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對國民小學語文學習障礙鑑定功能之分析—黃桂君
Vol.8, (11): AN ANALYSIS OF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OF THE 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THE CHILDREN FOR LEARNING DISABILED CHILDREN—Kuei-Chun Huang(p203-224)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以「修改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探討語文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在「智力」與「成就」,以及「心理過程能力」間的差異。研究對象包括以低於年級水準法鑑定,而安置於國小資源班接受國語科補救教學的二年級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各四十名。施測所得資料以迴歸公式、相依樣本t考驗、卡方考驗、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和區別分析等加以處理。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經低於年級水準法而鑑定出之學障組兒童,以迴歸公式考驗,其智力與成就之間均未達學習障礙定義中所要求之「嚴重差距」。 2.學障組與普通組兒童其智力與成就得分差異類型具有顯著差異。學障組兒童智力量表分數優於成就量表分數,普通組兒童在兩者之間則無顯著差異。 3.兩組兒童均呈現平行思考顯著優於系列思考的運思型態。兩組兒童系列思考與平行思考得分差異類型無顯著差異。 4.學障組與普通組兒童智力量表得分具顯著差異,學障組在「系列記憶」、「圖形類推」分測驗得分較低。 5.K-ABC各分測驗能有效區別學障組與普通組兒童,區別命中率達92.50%。其中以「物件猜謎」、「閱讀發音」、「閱讀理解」具有較強之區別力。
-
第08期第12篇(p225-248):國小資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簡茂發、蔡玉瑟、張鎮城
Vol.8, (12): IMPACT OF PARENTAL ATTITUDES ON ADJUSTMENT LEARNING BEHAVIOR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GIFTED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CHOOLS—Man-Fa Chien, Yuh-Seh Tsay, Jenn-Cherng Chang(p225-248)
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國小資優兒童的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影響。研究對象取自臺灣省臺中市四所資優實驗的國民小學五、六年級資優生共二百一十四人。在研究過程中,採用「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小學人格測驗」、「學習行為量表」、「生活經驗問卷」等標準化測量工具。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性別的國小資優生,其父母的教養方式,男生以權威式居多;在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方面,女生優於男生。(二)不同年級的國小資優生,在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上無顯著差異;在父母教養方式中,五年級的資優生父母比六年級嚴格。(三)學習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生活適應、成就動機之典型相關達極顯著水準,後者可解釋前者總變異量的百分之四十;成就動機是影響學習行為的最大預測變項,其次為相屬的意識。(四)國小高年級資優兒童之父母教養方式,以「高關懷、低權威」為最多,其次為「低關懷、高權威」。5.資優生之父母教養方式,「愛護」層面比「要求」層面對其生活適應、學習行為與成就動機更具影響力。6.第一個區別函數可預測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正確率達百分之五十;相關變數以相屬的意識最為重要,家庭關係次之。
-
第08期第13篇(p249-264):我國資優教育相關問題及教學狀況調查研究—王振德
Vol.8, (13): A SURVEY ON SOME RELATED PROBLEM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IN TAIWAN—Jan-Der Wang(p249-264)
本研究以「資優教育教學狀況調查表」,調查分析我國國民中小學資優的相關問題、教學活動實施狀況。接受調查寄回之問卷163份,其中包括國中教師51人,國小教師112人,回收率65%。研究結果發現:1.大部份的資優班對於擔 任該角色感到滿意,然對課程與教材感到不滿意;絕大多數資優班教師認為有在職進修的需要。2.資優教育實施過程中,最嚴重的問題是:課程架構、聯考制度、發展計劃、成效評估與追蹤研究、獎勵措施及專家指導。3.我國國民中小學資優班中最常用的教學活動包括:腦力激盪、小組討論、讀書心得報告、發問技巧、創造性寫作、發現學習、讀書技巧、益智性遊戲等。4.資優教學技巧的知識來源以個人自修及資優專 業訓練的百分比較高。5.資優教學策略實施的困難,主要原因是:花費時間及對該教學策略不熟悉。
-
第08期第14篇(p265-281):國小資優生高層次認知能力、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之間的相關研究—蔡淑桂
Vol.8, (1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 AMONG HIGHER LEVEL COGNITIVE PROCESSES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BEHAVIOR OF GIFTE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hu-Kuei Tsai(p265-281)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探討高層資認知能力、道德判斷、道德行為之間的關係。(二)了解資優學生和普通學生在類別和性別上的差異。(三)編製適用國小兒童的道德行為評量表,建立客觀之德育評量工具。並探討資優兒童道德行為欠佳的原因,以作為資優父母培育子女和教師從事資優教育之參考。 主要結果發現如下:1.國小學生的高層次認知能力和道德判斷有顯著相關。 2.國小學生的高層次認知能力和道德判斷有顯著相關。但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無顯著相關。 3.教師評量、家長評量、同學評量、自已評量的道德行為得分,此四者互相之間,評量結果不一致。 4.國小資優和普通學生,在高層次認知能力上有顯著差異,但性別無差異。 5.國小資優和普通學生,在道德判斷上亦是有顯著差異,但性別上無差異。 6.國小資優和普通學生,在教師評量、家長評量、同學評量,自已評量之道德行為得分有顯著差異,且資優生平均數皆高於普通生,但不同性別的道德行為得分,在四種評量方式上,均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