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卷第一期第1篇(p1-26):臺、美「特殊教育導論」教科書之比較探究—劉芷晴、林文田
Vol.37 No.1, (1):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Textbooks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Chih-Ching Liu, Wen-Tien Lin(p1-26)
本研究的目的在分析並比較臺灣與美國兩地之「特殊教育導論」教科書,以臺灣(十三所)與美國(十所)設有特殊教育系所開課之「特殊教育導論」指定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選取臺灣與美國各六本教科書進行比較與分析。本研究先以選取之教科書進行數據指標分析,接著分析各書內容之特教教師的基本能力內涵、特殊教育重要主題的涵蓋程度及各書的特色,最後輔以教科書作者之訪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臺灣特教導論教科書在頁數、章節數、每章之圖表數、引用文獻量、每章引用文獻量,以及10 年內文獻比例,均低於美國特教導論教科書。二、美國特教導論教科書能提供不只一種特教教師基本能力指標作為編寫教科書之依據,臺灣則無。三、臺灣教科書整體而言涵蓋主題的層次較美國教科書低,但無論臺、美特教導論教科書,其內容均能反映出當代特教議題與趨勢。四、臺、美特教導論教科書各具特色。五、造成臺、美特殊教育導論差異之可能原因主要有特教發展趨勢、教科書需求量及學術生態等不同。最後,提出國內在編撰、選用及出版特教導論教科書及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
第37卷第一期第2篇(p27-51):延長言語時長與刻意停頓對痙攣型腦性麻痺兒童言語清晰度的影響—張曉涵、劉惠美
Vol.37 No.1, (2): Effect of Prolonged Speech and Deliberate Pauses on th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of Adolesce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Hsiao-Han Chang, Huei-Mei Liu(p27-51)
本研究探討延長言語時長和刻意停頓訓練方案介入對痙攣型腦性麻痺兒童言語清晰度與言語自然度的影響。採前後測實驗設計,實驗組為十六位痙攣型腦性麻痺兒童,接受延長言語時長和刻意停頓訓練方案;另外十四位痙攣型腦性麻痺兒童為對照組,接受互動式語文訓練方案。分別於訓練前、訓練結束後三天內、訓練結束三週後收錄受試者的語言樣本,進行聽知覺評估與聲學分析,以了解延長言語時長和刻意停頓訓練的介入效果與短期保留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一、延長言語時長和刻意停頓訓練的介入有效提升腦性麻痺兒童言語清晰度,且提升效果顯著優於互動式語文訓練方案;此外,亦可降低說話速度,且其音節時長、停頓時長與停頓數量隨之增加,但言語自然度則會受影響而略為降低;對照組前後測言語清晰度與自然度的表現雖達顯著差異,但清晰度進步幅度有限。經共變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提升言語清晰度、放慢說話速度的效果皆較控制組佳。二、經三週的追蹤,實驗組在言語清晰度、說話速度及時間性聲學特徵仍持續保留介入效果;對照組的言語清晰度同樣有保留介入效果。經共變數分析,實驗組在維持期的言語清晰度表現顯著地優於控制組。綜合來看,雖然延長言語時長和刻意停頓訓練會使受試者言語自然度受到影響而稍有降低,但此訓練方案卻可有效且明顯的提升腦性麻痺兒童的言語清晰度。本研究針對此訓練方案對腦性麻痺兒童言語清晰度與言語自然度的可能影響原因加以討論,並對未來語言治療介入與研究提出建議。
-
第37卷第一期第3篇(p53-78):學前聲韻處理、快速唸名與視覺記憶能力預測小一學童識字困難效能之檢測—宣崇慧、蘇政輝、陳必卿、余孟儒、王涵、張文真、邱郁芬
Vol.37 No.1, (3):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ng Grade-1 Character Reading Difficulties of 5-year-old Kindergarteners—Chung-Hui Hsuan, Cheng-Hui Su, Bi-Chin Chen, Mong-Ju Yu, Han Wang, Weng-Chen Chang(p53-78)
本研究是一個追蹤研究,探討幼兒大班時四類認知技能,即聲韻處理(包括聲韻覺識與聲韻解碼)、快速自動唸名、視覺記憶對一年級下學期識字困難的預測效果。研究者從兒童幼稚園大班下學期開始(4-6 月),為330 名學前幼兒進行相關認知技能的測量,當同一批兒童國小一年級上學期開始(9 月)及下學期結束時(6月),再以標準化測驗測量其識字量,扣除流失人數後,第二年總人數為269人,研究者針對識字困難的37人(Z分數低於-1者)及識字正常的50人(Z分數介於0至0.5者),共87人進行區辨分析。結果顯示,識字困難學前顯著預測變項為聲韻解碼、快速自動唸名(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RAN)、以及視覺記憶,總正確性為79.3%。在增進識字困難者的預測效能並降低假陰性方面,其重要性由高而低依次為RAN、視覺記憶、以及聲韻解碼。若輔以一上識字(9月),則可使識字困難者預測正確率增加至100%。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在未來預測指標的驗證與應用上提出建議。
-
第37卷第一期第4篇(p79-102):「國小資優生創造傾向量表」之編製研究—李偉清
Vol.37 No.1, (4): Development of a Creative Tendency Scale for Gifted Students in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s—Wei-Ching Lee(p79-102)
本研究旨在針對國小資優生編製一份具有信、效度之創造傾向量表,並比較不同背景資優生在此一測量工具上是否具有組間的不變性。該量表乃根據Williams(1980, 1993)的創造傾向理論並參考林幸台和王木榮(1994)的「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所編製而成,採分層隨機與叢集取樣合併之抽樣方式共獲得有效樣本894份,再依分析的需要將此一樣本隨機分為三等分。先以第一組樣本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項目分析,再以第二組樣本進行結構方程模式之驗證性因素分析,然後用第三組樣本做此一測量模式之複核效化,最後則採多群組分析進行逐漸嚴苛之多層次檢驗。結果顯示:本量表之因素結構良好具有建構效度,信度考驗也達到令人非常滿意的標準,且蒐集的資料適配提出的理論模式,而模式的穩定性也通過了最寬鬆至最嚴苛複製策略之統計考驗,另本研究也證實了此一測量工具對不同背景之資優生而言均具有測量的恆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