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卷第二期第1篇(p1-27):循著中介系統的脈絡來探討特教與幼教老師在自然情境中的合作歷程—劉凱、曾淑賢
Vol.37 No.2, (1): Collaborative Process Between Itinera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re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Mesosystem Perspective—Kae Liu, Shu-Hsien Tseng(p1-27)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取向深入探討特教巡迴輔導老師和幼教老師在融合情境中的合作歷程。硏究者提供自然情境教學支持的特教巡迴輔導,進入11所沒有特教資源的私立托兒所達三年。由於特教老師和特殊幼兒構成一個微觀系統,幼教老師和特殊幼兒也形成一個微觀系統,兩者之間聯繫而成的中介系統為本硏究提供了分析與詮釋的思維脈絡。硏究資料主要來自硏究者參與觀察的個人札記、訪談三位特教巡迴輔導老師和五位幼教老師所得到的資料以及相關記錄文件。整個合作歷程展現出:一、合作關係不會自然發生,必須先了解彼此的需求與期待;二、初入場域,建立以解決問題為取向的關係是關鍵;三、啟動中介系統的趨近過程能夠化解專業衝突,堅持溝通與投入時間是不可或缺的轉化要素;四、專業合作的關係往正向發展時,特教老師和幼教老師也獲得專業成長。除了特教老師和幼教老師合作歷程的主軸故事之外,又浮現另一個值得重視的主題:同儕與督導支持對於新手特教巡迴輔導老師的專業發展與專業合作有相當幫助。
-
第37卷第二期第2篇(p29-57):社交技巧訓練對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吳佳蒨、鈕文英
Vol.37 No.2, (2): A Meta-Analysis of Social Skills Interven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and Asperger Syndrome—Chia-Chien Wu, Wern-Ing Niew(p29-57)
本文探討2000至2011年國外33篇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社交技巧訓練單一個案研究的現況,並以不重疊比率,後設分析在不同參與者特徵、介入作法和評量情境上成效是否有差異。結果發現多數參與者為男性、國小學生,學前及高中職以上者較少,無國中生。學前的效果高於國小,高中職以上者成效很好;女性的成效不如男性。單一介入者的篇數和效果皆高於多重;成人中介(家長最少)多於同儕及兩者結合,成人及同儕中介成效中等。大多採個別介入,團體加個別介入效果極佳,個別為中等效果,團體介入則稍有效。模擬情境和其中包含自然情境成分的介入最多,效果中等,而自然情境介入無效。採認知行為取向最多,它和行為取向皆為中等效果,認知取向稍有效。多數介入一種技巧,其中社交認知者較少,且僅稍有效;沒有單獨介入非語言溝通,多將之結合其他三種(社交起始、互惠及認知);介入三種效果極佳,其次是一種,兩和四種僅稍有效。模擬情境評量優於自然,分屬中等和稍有效果。習得成效中等,短期類化稍有效;而短、長期維持及長期類化無效。由此結果建議結合認知和行為取向優點的社交技巧訓練,促進其維持與類化成效;加強社交技巧介入信實度和社會效度的實施,團體結合個別的社交技巧訓練研究,並探究在自然情境實施有效介入和提升自然情境評量效果的方式。
-
第37卷第二期第3篇(p59-84):共享式注意力多元介入方案療效研究:三名學前中高功能自閉症男童的探究—江淑蓉、彭雅凌、姜忠信、林家慶
Vol.37 No.2, (3): The Effectiveness of Multi-Component Joint Attention Intervention in Three Middle-to-high Functioning Boys with Autism—Shu-Jung Chiang, Chung-Hsin Chiang, Ya-Lin Peng, Chia-Ching Lin(p59-84)
共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JA)為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缺陷之一,且與語言、社會互動、遊戲及模仿能力的發展有密切關係。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合併取向,同時納入家長訓練的模式,對中高功能自閉症兒童進行JA 介入的直接與伴隨能力成效。本研究採多重個案設計,以3名4歲2個月至4歲6個月的中高功能自閉症男童為對象,進行每週3次、每次30-45分鐘、為期兩個月共24次的介入。介入採取結合區別嘗試訓練與環境教學的模式,並加入家長訓練。介入成效由獨立於介入的施測者,以標準化與半結構式工具評估能力變化,並紀錄家長自陳式報告。評量時間點分為介入前、後與介入後3、6個月追蹤共4次,療效認定是將介入能力的進步程度與過去團體研究的顯著進步值相較,等同或超過該數值時,定義為具療效。結果發現,此介入模式能有效促進受試兒童的JA 進展並達類化效果,特別是主動性JA 的提升最明顯,且受試兒童的注意狀態與家長的回應性能力有正向關係。此外,JA 介入也帶來語言理解、象徵性遊戲、社會互動能力的伴隨成效,能力進展的維持期約在3-6個月之間。總結來說,本研究的JA介入法確能對自閉症兒童帶來直接及伴隨能力的成效,與先前團體研究結果類似,但伴隨成效的維持期相對較短。未來研究可探討維持療效的因子,亦可以實驗法擴大樣本並納入控制組、受試對象可以降低年齡,安排不同訓練頻率與密集度,來探究介入成效。
-
第37卷第二期第4篇(p85-110):亞斯柏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的表現—吳沛璇、張正芬
Vol.37 No.2, (4):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 Fourth Edition (WISC-Ⅳ)—Pei-Hsuan Wu, Cheng-Fen Chang(p85-110)
過去國內外關於亞斯柏格症(以下簡稱AS)認知表現的大型研究不多,適逢WISC-IV(中文版)出版之際,藉由本研究瞭解AS 學生的認知表現情形,並且進一步探討不同年齡階段AS 學生,是否有不同的認知特質表現。本研究選取國小一到三年級、國中七到九年級各25 名通過鑑定之AS學生作為研究樣本,為了避免練習效果,所有受試者在兩年內沒有施測過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且性別比例接近過去的調查數據。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年齡組的AS學生表現並無顯著的差異,但發現AS學有獨特的認知組型。不論是國小組或國中組的AS學生,其全量表智商表現均高於平均數,其中以語文理解指數(VCI)的表現最好,高於平均數1~1.5個標準差,知覺推理(PRI)次之;處理速度指數(PSI)的表現最弱,明顯低於平均數,分測驗的表現結果也呈現一致的趨勢。2.內在差異部分,AS學生VCI-WMI、VCI-PSI以及PRI-PSI三組因素指數間呈現顯著差異,代表AS學生跟常模兒童相較起來,有比較大的內在差異。而在AS 團體中,也發現四個因素指數間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代表AS學生內在能力的表現較不一致且差異值在常模中屬罕見。另外,在三組分測驗比較和歷程分數差異比較上,只有少數的AS學生呈現有顯著差異的情形,較沒有一致的發現。AS學生在認知組型上,有顯著的優弱勢表現及內在差異,這樣的訊息,可以提供相關人員在進行教學及教材設計時,能夠從其語言優勢出發,並且針對他們思考及提取速度的部分,進行彈性調整,以利AS學生更有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