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39-1期
  • 第39卷第一期第1篇(p1-34):國中學生學業自我概念發展之縱貫性分析—侯雅齡
    Vol.39 No.1, (1):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Ya-Ling Hou (p1-34)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生之國文、數學、英文與科學自我概念彼此的關係,以及隨時間改變,各學科自我概念發展的關聯性;同時,也比較資優生與一般生在學業及一般性自我概念之發展變化是否相同。歷時兩年,本研究取樣高雄市18所設有資優資源班的國中,共計2,242 位學生,以數學、科學、國文與英文等四學科自我概念量表與一般性自我概念量表,進行重複四次的調查。在分析方法上,以多變項潛在成長模式了解各學科自我概念發展的關係,以多群體潛在成長模式比較資優生與一般生自我概念發展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一、數學和科學自我概念之間具中度正相關,但是,國文和英文自我概念間僅有低度正相關;二、學生的英文自我概念個別差異大;三、學生的科學自我概念最低,且降幅也最大;四、資優生與一般生在一般性自我概念上皆隨著時間呈現正向變化,但在學業自我概念,除了國文呈現持平的狀況外,其他學科皆呈現負向變化;五、兩群體在數學、科學與英文自我概念的成長模式未呈現全部恆等的現象;六、資優生的數學自我概念最高;七、一般生在科學與英文自我概念降幅大;八、男生在數學與科學自我概念高於女生,女生在國文與英文自我概念優於男生。最後,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 第39卷第一期第2篇(p35-60):印象管理面試技巧、面試內容覺察與脊髓損傷應徵者面試評價關係探討—王敏行、王智弘
    Vol.39 No.1, (2):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Tactics, Perceptions on InterviewTopics and Employment Interview Evaluations to an Applica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ing-Hung Wang, Chih-Hung Wang


    本研究旨在以實驗研究的方法,探討使用不同程度印象管理面試技巧之脊髓損傷應徵者,於雇主面試評價上的差異。本研究以面試中回應主試者問題中所使用的印象管理面試技巧次數之差異,發展出低(使用5 次)、中(使用13 次)、高(使用21 次)程度應用之三個實驗組別的影碟當作實驗介入,供研究對象就影片中所呈現的應徵者面試內容,進行「面試表現」、「推薦複試」、「僱用意願」等方面的評量。本研究於多次廠商聯合徵才活動時招募之101 位雇主做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34.2 歲(標準差7.33),女性56 位,以來自私人營利製造業最多。研究對象依被訪問的順序隨機分為三組觀看不同影片,並依影片中流程指示,進行僱用職務資料、應徵者履歷表閱讀、面試過程影片觀看、面試評量表與面試內容察覺量表評分等活動。研究主要發現:一、面試技巧的應用有助於提升脊髓損傷應徵者的面試評價;二、雇主之面試技巧內容的覺察程度,對於應徵者面試內容的呈現預測雇主之面試評價具中介效果。


  • 第39卷第一期第3篇(p61-84):威廉氏症候群整體訊息處理歧異的臉部辨識神經生理證據—許靜芬、陳振宇
    Vol.39 No.1, (3): Deviant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figural Detection in the Facial Processing of People with


    過去研究文獻指出威廉氏症候群有見樹不見林的認知處理傾向,不僅在非語言範疇觀察到,近年來在語言範疇裡也得到證明,符合自閉症症候群中心連貫缺損認知處理模式,本研究旨在發掘威廉氏症候群臉部辨識能力是否也有中心連貫缺損情形,用誘發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尋找整體訊息處理歧異神經生理證據。研究方法讓受試者看連續呈現在電腦螢幕上的臉部圖片,第一張為模型臉(model face),第二張為改變臉,有特徵改變(feature-changed)及整體改變(configure-changed)兩種臉,受試者需判斷連續出現的兩張臉是否相同。研究結果顯示威廉氏症候群與正常發展控制組的行為結果相同,無歧異表現,但是在腦波表現方面,當正常發展控制組在左右腦清楚區辨特徵改變臉與整體改變臉時,威廉氏症候群無法區辨這兩種臉,且以知覺特徵方式處理臉部整體改變,研究結果以神經生理證據支持威廉氏症候群臉部辨識歧異的認知處理傾向,也提供威廉氏症候群在非語言範疇的中心連貫另一缺損證明。文章也對行為與大腦不對稱表現進行探討。


  • 第39卷第一期第4篇(p85-109):以內在實證取向為腦性麻痺個案選擇合適點選輔具成效之研究—吳亭芳、張芸婷、陳明聰、張千惠
    Vol.39 No.1, (4):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Pointing Device or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 by Using an Internal Evidence-based Approach—Ting-Fang Wu, Yun-Ting Chang, Ming-Chung Chen, Chien-Huey Sophie Chang(p85-109)


    電腦是身心障礙者進入主流社會,以及追求學業與職業目標的重要工具。然而,傳統的電腦點選設備,例如鍵盤和滑鼠,無法滿足像腦性麻痺這樣重度肢體障礙個案的需求。因此,為腦性麻痺個案選擇合適的點選輔具一直都是重要的課題,但實務上始終缺乏有系統以客觀資料來協助點選輔具選用的做法。近來實證本位介入成為關注的議題,因此如何收集內在實證以決定合適之點選輔具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因此,本文旨在探討結合單一受試設計與評估工具之內在實證資料蒐集過程對腦性麻痺個案選用點選輔具的成效。本研究以三位腦性麻痺患為對象,利用單一受試交替處理來收集以及比較個案使用不同點選設備的表現。以「肢體障礙者電腦輔具評估量表」以及「電腦化評估」兩種工具來收集資料,並以視覺分析法分析個案使用點選設備的表現。研究結果顯示,利用單一受試交替處理結合前述兩種工具的內在實證過程,三位腦性麻痺患者都獲得了合適的點選輔具。因此,本研究結果支持利用內在實證取向可以協助復健及教育專業人員收集客觀的實證資料,為腦性麻痺個案選擇合適的點選輔具。這樣的過程可作為點選輔具選用實務之參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