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39-3期
  • 第39卷第三期第1篇(p1-26):一般發展幼兒及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心智理論與母親心智言談—陳香如、張鑑如
    Vol.39 No.3, (1): Maternal talk on mental states & theory of mind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ASD—Hsiang-Ru Chen, Chien-Ju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般發展幼兒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心智理論的表現,一般發展幼兒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的母親在親子共讀活動時的心智言談方式,以及母親心智言談方式與其子女心智理論表現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兩組四歲至六歲幼兒及其母親,其中20 位為輕度泛自閉症幼兒、20 位為一般發展幼兒。為控制兩組幼兒的語言能力,本研究採用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先評估幼兒的語言能力。之後安排兩組幼兒接受心智理論測驗個別施測,測驗內容包括七項作業,分別是相異欲望、相異信念、知識取得、內容錯誤相信、明確錯誤相信、信念-情緒、及真實-表面情緒。此外,並請幼兒與其母親共同閱讀一本圖畫故事書-鼠小弟捉迷藏,共讀過程加以錄音。本研究採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所統一使用的CHAT格式,進行共讀錄音語料的轉譯和編碼。編碼分析的重點包括親子共讀圖畫書時心智言談的種類、方式及故事主題的維持度,編碼單位為語句。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一、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在心智理論測驗得分和一般發展幼兒相比,明顯較低。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母親在親子共讀時總心智言談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以及心智言談種類的平均數都較一般發展幼兒的母親明顯較低。三、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和一般發展幼兒在心智理論測驗的得分,與其母親在親子共讀時出現的心智言談次數和頻率都達到顯著相關。本研究結果可供泛自閉症幼兒及一般發展幼兒的父母和教師參考,具有教育和臨床應用的價值。


  • 第39卷第三期第2篇(p27-46):可預測性繪本教學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閱讀理解的成效—莊梅君、劉秀丹
    Vol.39 No.3, (2): The effects of predictable picture books instruction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or second or third grade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Mei-Jun Zhuang, Hsiu-Tan Liu


    本研究的目的在檢視可預測性繪本教學,對於提升國小聽覺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成效。本研究對象為接受聽覺障礙教育巡迴輔導的臺北市、新北市國小二、三年級聽障生共18 名,先以標準化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以及自編繪本閱讀理解測驗來評量閱讀理解的能力,再以此閱讀能力作為配對的依據,以隨機化分派至實驗組和對照組(各九名),使兩組的閱讀能力相當。其中,實驗組進行可預測性繪本教學介入八週,最後再以相同的測驗評量成效,以了解繪本教學介入是否有效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本研究實驗結果如下:一、接受可預測性繪本教學介入的聽障學生,在標準化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的前後測進步情形優於對照組。二、接受可預測性繪本教學介入的聽障學生,在自編繪本閱讀理解測驗的前後測進步情形優於對照組。結果顯示,可預測性繪本教學對於國小二、三年級聽障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正面的影響。


  • 第39卷第三期第3篇(p47-77):青少年智能障礙學生活動與參與量表之發展—張萬烽、吳裕益、陳靜江
    Vol.39 No.3, (3): Development of the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Scale for Young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Wan-Feng Chang, Yuh-Yih Wu, Ching-Chiang Chen


    本研究以世界衛生組織所發展之「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與青少年版」(ICF-CY)為架構,編製「青少年智能障礙學生活動與參與量表」,以12 到18 歲智能障礙學生為評量對象,除考驗量表各種信、效度外,亦建立常模,以供智能障礙學生鑑定與教學之用。研究者先編輯量表,再透過學者專家進行檢核,並以AiKen 內容效度係數進行題目篩選,形成276 題預試題目。在預試工作上,以分層叢集抽樣,針對高雄市390 位國中和高中階段智能障礙學生進行評定,回收問卷後,以試題反應理論中的單參數Rasch 模式進行分析,在刪除兩題適配度欠佳的題目後,再以全國中等教育階段智能障礙和一般學生為對象,進行分層叢集抽樣,分別回收1,686 份和1,676 份問卷。在信度方面,蒐集包括重測信度、評分者一致性信度和內部一致性等,重測信度在.84〜.95 間,評分者一致性則為.66〜.84,內部一致性則介為.79〜.98;而效度證據方面,則包括內容效度、效標效度和建構效度等三種,經分析發現,本研究具有良好信、效度證據,且在潛在構念上為一個因素,並依據樣本建立常模,同時利用ROC 曲線,進行智能障礙學生切截標準之訂定。此外,透過t 檢定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本研究可以有效區辨不同能力的智能障礙學生。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幾點建議,作為未來研究和實務上之參考。


  • 第39卷第三期第4篇(p79-107):融合教育的績效:SNELS資料庫國中障礙學生的學校適應與滿意—鄭津妃、張正芬
    Vol.39 No.3, (4): Accountability of inclusive education:School adjustment and satisfaction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based on the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Chin-Fei Cheng, Cheng-Feng Chang


    102 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有85%的障礙學生在普通班就讀,這群障礙學生的受教成果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階段障礙學生在融合教育下學校適應與校園滿意的情形,不同背景學生在學校適應與校園滿意的差異,以及校園滿意與其適應情形的關聯。研究資料係取自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所釋出的97 學年度國中階段問卷,包含分布於北、中、南、東地區安置在普通班與資源班的障礙學生資料,共有七年級1,213 人與九年級952 人,以學生問卷與教師問卷的部分題項進行描述性統計、t 考驗、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積差相關。研究結果如下:一、學校適應中,學業是所有障礙學生最主要的適應困難,同儕關係次差,再其次是師生關係。常規適應為所有學生表現最佳的向度,自我適應為次佳,二者均在適應佳的範圍。整體校園滿意度尚佳。二、學業適應以智障生最顯困難,學障生次之。三、同儕關係以自閉症學生的困難較突出。四、常規適應中,情障生最顯弱勢,其次為智障與學障生。五、自我適應中,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較困難。六、師生關係以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較差。七、校園滿意中,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的滿意度較低。八、年級比較,顯示九年級的師生關係不如七年級生,其他各向度無顯著差異。但不同安置的比較發現,七年級除自我適應、師生關係及校園滿意外,九年級除了自我適應外,所有向度顯示安置普通班的現況均優於資源班。九、自我適應、師生關係及同儕關係的好壞,對校園滿意具有影響,但學業適應與校園滿意無顯著關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