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卷第二期第1篇(p1-28):音樂治療對改善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倦怠之成效—陳淑瑜
Vol.41 No.2, (1):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in Preventing Job Burnout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Shu-Yu Chen
特教教師因職業倦怠引發之身心問題及影響,在國外受到高度關切。而在臺灣,因重視融合教育、零拒絕與家長賦權的推展,目前仍強調特教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工作職責,鮮少討論協助教師因應職業倦怠的方法。研究指出,若能有效實施使個體身心恢復或舒緩個人工作壓力的介入策略,將有助於減緩教師的職業倦怠。然而,國內十分缺乏解決職業倦怠的方法,仍有建構創新方案並取得成效證據的需求。音樂治療雖在國外已被視為因應職業倦怠的緩和性心理策略,對改變壓力狀態時的生理機制也有以實證為基礎的研究支持,但國內外皆缺乏改善特教教師職業倦怠相關的實驗研究,在實務應用或學術研究上仍深具意義,值得探討。本研究從33位報名的臺北市國小特教教師當中,依高風險程度篩選出17名參與者,隨機分派至三個小組,分別是兩個實驗組接受「音樂治療」策略、一個對照組接受「音樂放鬆」活動,藉以比較三組教師於介入前後之職業倦怠心理評測指標與腦波放鬆生理評測指標的差異情形,同時分析不同組別特教教師的背景資料、身體症狀及參與經驗。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實驗組在「音樂治療」策略介入後,倦怠感減少且放鬆度提升;但對照組在放鬆度提升的同時,倦怠感並未降低,即「音樂放鬆」活動在促進對照組正向放鬆介入成效的同時,並未減少其倦怠感的負面影響。整體而言,以音樂治療為介入策略,對因應特教教師的職業倦怠有顯著的成效及實務上的效果值。
-
第41卷第二期第2篇(p29-58):學前識字困難高危險群幼兒之鑑別:「學前教師評定搭配認知測驗兩階段篩選機制」區辨效能之檢驗—宣崇慧、蔡建鈞
Vol.41 No.2, (2): Identifying Preschool Children at Risk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Characters Reading: An Evaluation of a Two-Stag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Combining Preschool Teacher Ratings and Cognitive Assessment—Chung-Hui Hsuan, Henry J. Tsai
閱讀習得與早期語言理解及識字解碼發展有關(Gough & Tunmer, 1986),故語言理解及解碼技能可作為閱讀發展預測指標。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早期鑑別學前識字困難高危險群學童,如下逐步檢驗學前教師評定搭配認知測驗兩階段篩選機制,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困難篩選之成效:一、檢驗學前預測變項與識字發展的相關;二、第一階段學前教師評定初篩的分類效果;三、第二階段搭配認知評量的區辨效能;四、分析兩階段篩選機制的整體效能。本研究採縱貫研究,在大班測量早期預測指標分數(教師評定量表、直接測量認知及識字),再追蹤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發展。以叢集抽樣篩選171名大班幼兒,第二年有139名學童繼續參與。結果顯示,學前識字與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呈高度相關,其他與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顯著相關者為教師評定之認字解碼與詞素理解兩分項、直接測量之語言理解、注音解碼、快速自動唸名與詞素理解。在階段分析方面,教師評定之識字解碼及詞素理解總分(33%以下)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困難(25%以下)篩選的敏感度為53.33%,結果並不理想,故加入學前識字為篩選條件(教師評定及學前識字其中一項低於33%),如此使篩選敏感度提升至93.33%。以第一階段正確預測識字困難及假陽性識字困難為效標,第二階段認知評量為預測變項做區辨分析,結果顯示,語言理解、符號聲韻解碼與快速自動念名符合最佳區辨組合,整體正確性為66.7%,預測敏感度為78.6%。兩階段綜合篩選效能為73.33%,但仍有26.67%的假陰性錯誤,此與父母親社經地位及幼兒成熟度有關。
-
第41卷第二期第3篇(p59-90):利用語音輔助溝通系統促進布洛克型失語症者語句產生之學習成效—吳亭芳、余鴻文
Vol.41 No.2, (3): Learning Effect of Sentence Production by a Voice-Output Communication Aid in Patients with Broca´s Aphasia—Hung-Wen Yu, Ting-Fang Wu
鑑於中風常導致失語症,造成溝通障礙,影響生活和社會參與,有愈來愈多的輔助溝通系統應用於臨床失語症者的復健,以促進失語症者的溝通效能。然而,要能成功地使用輔助溝通系統,需要合適的輔助溝通系統設計與充足的訓練。為此,本研究利用語音輔助溝通系統訓練布洛克型失語症患者學習產生溝通語句,探討其學習及類化成效。本研究以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受試多探試設計,招募三位布洛克型失語症患者參與。研究者利用社會溝通網絡調查搜集參與者的基本溝通需要,並以此為基礎設計語音輔助溝通系統。利用語音輔助溝通系統探討介入後參與者溝通語句產生的正確率,並用視覺分析法和C統計分析所得資料。最後並調查參與者與主要照顧者對於語音輔助溝通系統的使用滿意度。研究結果:一、經過訓練後,三位參與者利用語音輔助溝通系統產生語句的正確完成率皆有顯著增加,並有維持及類化成效。二、參與者與主要照顧者對語音輔助溝通系統的使用非常滿意。三、訓練過程中,研究者提供的提示與線索逐漸減少,顯示臨床治療環境下,使用語音輔助溝通系統可協助布洛克型失語症者完整表達溝通語句。語音輔助溝通系統的學習成效除溝通系統的設計與使用訓練外,亦會受到參與者的認知功能、上肢動作控制能力與個人動機之影響。未來研究可擴大收案對象,包括不同類型或不同認知功能的失語症個案,以探討不同族群在使用語音輔助溝通系統時溝通表現或支持策略的差異。
-
第41卷第二期第4篇(p91-118):一位星星王子的音樂特殊才能發展歷程:同儕師徒學習觀點—梁斐瑜
Vol.41 No.2, (4): Development of Special Musical Talents in a Student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eer Mentoring Mode—Feei- Yu Liang
雙重殊異學生一向都是被忽視的一個族群,亦因其特殊性使得特殊才能發展常處於卓越邊緣。欲滿足雙重殊異學生的特殊學習殊求,是極具挑戰性的。如何提供雙重殊異學生一個公平的教育資源使其能實現潛能,其鑑定與教育的適切性是一個重要議題。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透過觀察、訪談及文件檔案的資料,蒐集探討一名雙重殊異自閉症學生小帥在報考音樂資優班落選後,如何在一個由自閉症學生組成的同質性樂團中,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發揮音樂特殊才能之優勢,以及如何藉助同儕師徒學習模式因應發展音樂特殊才能之挑戰。研究結果為:一、小帥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發揮音樂特殊才能之優勢包括以唱歌優勢引導同儕跨越障礙齊聲合奏、音感佳成為樂團中的好幫手、記憶力佳幫助樂團同儕建構樂句、非線型的思考模式賦予音樂新的詮釋,以及非規範性的想法促使同儕邁向創新;二、小帥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在發展音樂特殊才能之挑戰因應,包括同儕師徒學習模式的典範引導突破拍數計算困難、同儕間內隱知識的習得消除固執己見、透過同儕師徒學習模式培訓樂團程度最高的同儕作為大師兄以因應組織能力的缺乏、分部練習形成同儕師徒學習架構讓同儕一起探索以減低挫折感、透過同儕師徒的團隊學習超越他人評價,以及藉由隱性知識視覺化以強化音樂性強弱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