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47-1期
  • 第47卷第一期第1篇(p1-28):探究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受訓教師之挑戰和迷思概念—蔡淑妃、翁素珍
    Vol.47 No.1, (1): Challenges faced by and misconceptions of teachers when conducting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s and developing interventions—Shu-Fei Tsai、Su-Chen Wong (p1-28)


    國內外有關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方案的培訓,多數研究主要在檢視訓練成效,較無探討受訓者於學習時遇到的挑戰或所產生的迷思概念,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在職教師在接受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方案的培訓後,將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個案實作歷程中,所遇到之挑戰或迷思概念。本研究採用質性內容分析,以受訓教師的實作討論紀錄為研究資料,資料來自於2016 至2018 年的初階與進階工作坊討論紀錄,分別為7 份與12 份,參與兩階段實作討論的高中職教師各有29 與19 位。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受訓教師在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策略擬定的核心技能、相關技能與其他領域技能等方面是有挑戰的,且受訓教師在初階與進階培訓階段除了經歷不同的挑戰,也有共通的挑戰。而迷思概念則為期待行為觀察次數有標準答案、期待長短期目標的時間有統一的時程、認為行為教導就是告訴學生要做甚麼就足夠與誤解某些行為介入策略的意涵。本研究提出後續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方案培訓的研究,以及未來對教師訓練的主題與方式提出建議。


  • 第47卷第一期第2篇(p29-60):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方案改善國小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研究—胡倫茹、洪儷瑜、陳心怡
    Vol.47 No.1, (2): Effects of class-wide function-related intervention teams on the engagement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inclusive classrooms—Lung-Ju Hu、Li-Yu Hung、Hsin-Yi Chen (p29-60)


    融合班級中情緒行為障礙與高危險群等特殊需求學生的挑戰和干擾行為,經常影響本身和同儕的學習,使得普通班教師在班級管理上面臨考驗。本研究旨探究「班級層級功能本位介入小組」(Class-Wide Function-related Intervention Teams,簡稱 CW-FIT) 方案對改善國小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以北部一所國小四年級融合班全班學生與自然科教師為研究對象,另有四位學生作為第二層級(T2)之篩選對象。將 CW-FIT 方案運用於融合班自然課之課堂管理,分兩個層級實施,第一層級(T1)實施對象為融合班全體學生,教導教室適當行為,再透過團體增強、教師獎勵和消弱等區別性增強進行介入。T1 介入後,仍有反應不佳的學生,才加上 T2 的自我管理。採單一受試之倒返設計,ABAB 針對全班,ABCAC 針對需要T2 的目標學生。結果顯示,實施 CW-FIT能有效提升融合班全體學生課堂參與行為,平均約有 40-53% 的提升量。T1 對四位學生課堂參與行為能有改善,但其中一位之干擾行為改善效果未達理想,因此加以實施 T2 介入,結果其課堂參與行為明顯提升,平均提升量到 50%,干擾行為呈現顯著且穩定的下降,平均減少約 40%。教師出現讚美行為之比率也有顯著提升。不論是教師或學生,對於方案介入都給予正向回應,表示方案具社會效度。最後本研究討論CW-FIT 方案如何落實於實務議題及未來研究方向,以供相關研究與教育人員參考。


  • 第47卷第一期第3篇(p61-91):執行功能、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與心智理論能力探討—以大學生為對象—邱瀞姿、葉在庭
    Vol.47 No.1, (3): Exploration of executive functio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symptoms and theory of mind in college students—Jing-Zih Chiu、Zai-Ting Yeh (p61-91)


    注意力缺失/ 過動症(ADHD)雖為兒童期診斷,但許多症狀仍可能延續到成年期,並使個體的人際相處產生困難,許多學者認為執行功能缺損引發是引發注意力缺失、過動與衝動症狀的認知脆弱因素,此外,執行功能也可以導致個體社交技巧不足,容易被同儕拒絕之原因,心智理論能力不佳,會使個體在人際互動中較難推論他人的想法、情緒與動機等,而影響其人際關係,最終導致ADHD 個體的社會與職業困境。有關ADHD 執行功能缺損假說,過去研究大部分為兒童及青少年,但是執行功能缺損會持續至成年期,目前針對執行功能與成年後ADHD 症狀的關係,缺乏實證資料。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檢驗執行功能是否能預測其大學生ADHD 症狀,執行功能是否能預測其心智理論能力以及執行功能對心智理論的影響是否受到ADHD 症狀所中介。本研究共招募35 位ADHD 症狀大學生與35 位正常大學生,兩組在人口學變項一致,並控制智力分數,進行執行功能與心智理論能力的評估。結果發現:控制智力分數後,執行功能可以解釋ADHD 症狀最高至62% 的變異量,而且智力分數對ADHD症狀並無影響;執行功能可以解釋大學生情感心智理論最高至17% 的變異量,智力分數則有12% 的影響;進一步的中介模式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執行功能透過ADHD 症狀中的缺乏注意力可以預測情感心智理論的能力表現。建議未來對於成年前期ADHD 族群,不論在教育領域,輔導介入模式或心理治療,強化執行功能將有效改善其症狀與人際關係。


  • 第47卷第一期第4篇(p93-126):語音異常幼兒語音錯誤情形與早期讀寫能力之相關研究—許慧瑛、劉惠美
    Vol.47 No.1,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sound errors and early literacy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speech sound disorders—Hui-Ying Hsu、Huei-Mei Liu (p93-126)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學前語音異常幼兒在語音錯誤類型、語音正確率、音韻歷程表現與早期讀寫能力之相關性及預測力。研究對象為24 位學前語音異常幼兒(平均年齡為66.78 個月),採橫斷性相關研究法,以立意抽樣法進行取樣。研究中所有幼兒接受標準化非語文智力測驗及構音測驗,作為篩選SSD 幼兒的依據,並以「華語兒童構音與音韻測驗- 語句構音測驗」及「自編語詞測驗」,蒐集SSD 幼兒在不同構音情境下(詞彙及語句)的語音產出樣本。再透過語音轉譯與分析,了解其在不同構音情境中的語音產出能力和音韻歷程表現。研究結果發現SSD 幼兒在不同構音情境下子音錯誤類型主要以替代類型為主,母音錯誤類型主要以省略類型為主。音韻歷程表現方面,在不同構音情境下出現次數由多至少依序為不捲舌化、後置化、塞音化、塞擦音化、前置化及不送氣化。透過相關分析發現,SSD 幼兒的母音添加比率及子音變異總次數與早期讀寫能力達顯著相關。音韻歷程表現部分,後置化及不送氣化比率與早期讀寫能力達顯著相關。階層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控制非語文智商的影響後,SSD 幼兒的子音變異總次數、母音添加比率、不送氣化比率及後置化比率對早期讀寫能力具有顯著預測力。研究結果顯示SSD 幼兒語音錯誤和音韻歷程可能顯示其音韻表徵品質較弱,有可能成為讀寫發展困難的高危險群,故本研究建議應及早提供必要的介入,降低語音異常幼兒後續的讀寫學習困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