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48-1期
  • 第48卷第一期第1篇(p1-30):以生態系統理論探討聾人使用手語翻譯服務的經驗—楊素瑄、劉秀丹
    Vol.48 No.1, (1) Communication access: Exploring deaf adults’ perceptions of utilizing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services—Su-Hsuan Yang, Hsiu-Tan Liu(p1-30)


    手語翻譯服務在聾人的日常生活及資訊取得皆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卻很少研究探討聾人對於手語翻譯服務的感受和看法。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究聾人接受手語翻譯服務的經驗。研究者採質性研究,使用臺灣手語與6 位聾人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將訪談結果進行編碼整理,並以生態系統理論分析。結果發現:在個人層次,當聾人珍惜翻譯服務資源,願意提升自身的手語判讀和表達能力,並專注於翻譯當下時,能使服務效益最大化。在微系統層次,親友和志工是協助翻譯的非正式資源,但翻譯品質相對不穩定;服務現場的他人對於聾人需求的了解,以及對翻譯服務的態度,也會影響到手語翻譯服務的品質。在中系統層次中,派案窗口能提供多元的申請管道、確認聾人需求並派案,可帶給聾人正向的經驗,而聾人期盼服務滿意度調查的反應內容和後續處置方式可以公開透明;手譯員方面,專業的展現是正向經驗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更盼手譯員有為聾人著想的心,提供服務時維持應有的職業道德。外系統層次中,聾人希望勞政、社政業務能統一窗口,方便聾人申請服務;聾人也希望政府放寬對收費活動的手語翻譯服務申請。鉅視系統的主流文化和社會期待,聾人盼透過正式的教育和社會的宣導,讓其特質、需求和手譯員的意義能更為人知。綜合以上,研究者發現影響聾人使用手語翻譯服務經驗的因素橫跨不同層次,且各層次間會交互影響,故本研究建議尊重聾人使用翻譯服務的經驗,並在制度、窗口、手譯員及社會大眾宣導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第48卷第一期第2篇(p31-60):語言障礙學生口語說明能力之探討:語言層面的分析—曾彥翰、劉惠美
    Vol.48 No.1, (2) Investigating performance of expository discourse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 Language sampling analysis—Yen-Han Tseng, Huei-Mei Liu(p31-60)


    口語說明能力是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高層次口語能力,對學科學習成就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受到不少國外研究的關注。相較之下,國內關於國小高年級以上一般學生和語言障礙學生口語說明能力的探究相當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語言障礙學生和一般學生的口語說明能力,並探究能區分語言障礙的口語說明能力指標。研究者以改編之遊戲或運動作業與提示表收集語言樣本,進行語意、語法、錯誤及迷走語之分析。主要發現如下:(1)語意方面,語言障礙學生口語說明時使用之「總詞彙數」、「相異詞彙數」與「校正後相異詞的出現率」均顯著低於一般學生。(2)語法方面,語言障礙學生說明時的單句數、被字句數、平均主謂句長度皆顯著少於同儕。(3)錯誤分析方面,語言障礙學生在說明時單句中錯誤比率顯著較高。在個別錯誤的類型分析中,則是以「單句錯誤使用語詞的比率」和「單句語意關係不明句比率」等語意層面的錯誤明顯高於同齡學生。(4)迷走語方面,兩組學生在「迷走語詞佔總詞彙比率」、「單句迷走語數」、「單位迷走語詞彙數」和「單句放棄語句比率」等計量分析結果沒有顯著差異。(5)能區分兩組學生之語言指標分析結果顯示,以「相異詞彙數」、「平均主謂句長度」、「被字句數」之組合性指標有較佳之區分正確性。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研究及實務方面的相關建議。


  • 第48卷第一期第3篇(p61-95):教師創意教學信念動態發展歷程之研究:從師資生階段到畢業後兩年的縱貫性調查—蕭佳純
    Vol.48 No.1, (3)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tudent teachers’ development within 2 years of graduation—Chia-Chun Hsiao(p61-95)


    根據教師生涯發展理論來看,創意教學信念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但是過去研究卻從未有針對教師養成教育過程中,創意教學信念的動態發展進行縱貫性的深入分析。所以了解一位教師從師資生、實習學生以及初任教師階段有關於創意教學信念的縱貫性發展為本研究主要目的。除此之外,並調查實習學生與實習輔導教師間的互動一致程度(實習階段)、校內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初任教師階段)對於創意教學信念成長速率的影響,以及任教意願(隨時間變動的共變項)在每一個階段中,對於創意教學信念成長速率的影響,亦為本研究重要的目的。在本研究利用縱貫性的資料調查,長期追蹤師資生到實習生再到畢業後兩年階段時,教師創意教學信念的成長軌跡,也探討任教意願隨時間共變的情形以及與實習輔導教師互動一致情形、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情形對創意教學信念成長趨勢的影響。本研究為期三年,一共進行六次調查,以98位師資生為對象,利用階層線性模式分析,結果發現,一、師資生創意教學信念一共有三個構面,分別為「提升創造力意向」、「創意認知與態度」以及「創意教材與活動設計」,這三個構面都是呈現線性向下的成長趨勢。第二,與實習輔導老師的互動一致對創意教學信念的下降速率具有負向調節的影響,可以減緩下降速率。第三,專業學習社群的不同構面對創意教學信念的下降趨勢具有影響。第四,任教意願對創意教學信念的成長趨勢有共變的正向影響。


  • 第48卷第一期第4篇(p97-128):科學資優生鑑定之性向測驗題庫發展及運用—侯雅齡
    Vol.48 No.1, (4) Development of item banks for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cience aptitude tests—Ya-Ling Hou(p97-128)


    我國在科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有標準化科學性向測驗不足,以及測驗題目外洩的風險,影響鑑定結果的效度。本研究目的在建置國中科學性向測驗題庫與高中科學性向測驗題庫,並運用題庫中的試題,組成可提供資優生鑑定用的測驗。科學性向題目採取科學能力、認知歷程與學科知識三向度的構念進行命題,其中科學能力包含科學地解釋現象、評估與設計科學探究、科學地詮釋資料與證據與科學問題解決四種科學學習能力。所有試題皆經過嚴格的內容審查,並以試題反應理論(IRT)透過水平等化設計發展題庫,建立各試題的鑑別度、難度、猜測度三參數。國中科學性向測驗題庫,先透過全國4,663位學生,建立140題的校準題庫,再從中編組一套7題的定錨測驗做為後續擴增試題等化之用,使不同測驗施測不同的樣本,也能與校準題庫有相同基準的參數。後續再以每式測驗34 題組卷,總計擴增了309題,IRT參數顯示此題庫的試題有良好鑑別度、難度值中間偏難,及合理猜測度。高中科學性向測驗題庫,先透過全國3,702位學生,建立274題的校準題庫,再從中編組一套10題的定錨測驗做為後續擴增試題等化之用。後續以每式測驗50 題進行組卷,總計擴增了412題,IRT參數顯示此測驗具有良好鑑別度、難度值中間偏難,及合理猜測度。以資優學生之學校自然科學期成績,作為效標關聯效度考驗,結果符合期待。資優生與一般生在測驗各向度的表現,皆有顯著差異,顯示區辨效度良好。最後也考量實際鑑定需求,由題庫中選50題組成測驗,並建立九年級學生的百分等級及常態化的T分數常模,以說明題庫的運用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