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48-3期
  • 第48卷第三期第1篇(p1-29):以運動標籤建構真實融合的婚姻與家庭:兩位感官障礙父親突破假性融合之歷程探究—徐一騰、葉翰霖、姜義村
    Vol.48 No.3, (1) Using sport labeling to construct true inclusion in marriage and family: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overcoming superficial inclusion for two fathers with sensory disabilities—Yi-Teng Hsu, Han-Lin Yeh, I-Tsun Chiang (p1-29)


    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指出國家應消除歧視,保障身心障礙者於愛情、婚姻家庭組成及其親職角色等權利,身心障礙者由於自身因素與社會多元交織壓迫之限制,很大程度從搖籃到墳墓伴隨著負面標籤,而國際間對於人權之重視,是近年推動身心障礙者權益的重要發展,其社會融合品質更是其中重要關鍵。然而,檢視國內社會融合推展仍有假性融合之挑戰,因此有意義的真實融合現象如婚姻與運動參與情境,及其標籤調適之情形值得進一步探究。本研究奠基於紮根理論,以多元資料蒐集方式深入瞭解兩位育有子女之感官障礙父親之生命經驗,並與相關文獻進行對話和修正。根據研究結果之發現,建立「假性融合沙洲理論」,感官障礙父親自「邁向社會融合之河」起始,在不同障礙特質與環境條件下熟悉自身障礙,通過運動參與、接納障礙和勇敢追愛等正面標籤,調適自我對於障礙之認同,通過「假性融合潟湖」之調節以及「假性融合沙洲」之阻礙,啟動正向人生導航系統,更進一步在前往「真實融合海洋」的旅程中發現,規律運動習慣、父母支持、真實之家庭衝突,以及勇敢追愛並打破隨障礙而來之刻板印象,如在婚姻中翻轉成為神隊友等特徵均是關鍵要素。綜合歸納以下結論:一、運動帶來的正向標籤有助於身心障礙者的真實融合;二、假性融合沙洲之利弊自覺;三、融合海洋中婚姻與家庭展現真實融合的樣貌。依據本研究建議延伸對於非主流價值觀認可之婚姻與家庭,探索強化正面標籤與真實融合的關鍵,建立多元典範家庭並鼓勵不同面貌的家庭模式共融於社會。


  • 第48卷第三期第2篇(p31-65):雙北市資源班教師運用正向行為支持因應身心障礙學生拒學行為:專業實踐現況初探—簡敏卉、陳佩玉
    Vol.48 No.3, (2) Resource room teachers utilizing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to address school refusal behavior in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s—Min-Hui Chien, Pei-Yu Chen (p31-65)


    拒學行為成因複雜,對學生個人發展和生態中的相關人員皆有負向影響。本研究旨在探究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運用正向行為支持多層級介入架構之初級和次級預防,因應個管學生拒學行為之實踐情形,與學生所展現的拒學行為表現。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10 學年度任職於臺北市及新北市立國民中小學之身心障礙不分類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使用自編之「資源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上學困難行為之處理經驗問卷」,共回收319 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多數資源班教師在初級預防階段,能覺察學生的行為適應情形,並教導多數個管學生學習策略與社會技巧。研究參與者中有65% 曾有處理學生拒學行為之經驗,學生拒學行為類型最多為「部分時間缺席課程或活動」,其次為「上學常常遲到」。有處理拒學行為經驗的教師次級預防工作的整體實踐佳,教師皆有執行的次級預防工作是從多元生態的角度評估與行為問題相關的因素,以了解學生拒學行為的原因。在初級預防工作中,資源班教師在介入時較少執行需與他人溝通合作的前事策略;次級預防工作則較少執行可增加正向行為的前事策略。本研究依主要研究結果分別針對教師、師資培育或教育行政,與研究提出建議。


  • 第48卷第三期第3篇(p67-97):強制回憶寫字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寫字困難學生之介入成效—陳淑麗、陳思涵、曾世杰
    Vol.48 No.3, (3)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forced-recall handwriting instruction on third-grade students with Chinese handwriting difficulties—Shuli Chen, Szu-Han Chen, Shih-Jay Tzeng (p67-97)


    許多學生寫字時出現字形提取的困難,傳統的重複抄寫練習,似乎對這些學生幫助不大。本研究旨在探討強調工作記憶認知加工之教學法,即強制回憶寫字教學法(Forced Recall, 簡稱F;即要求學生習寫生字時,邊寫邊唸出目標字的組字部件,並且要求「寫一個字蓋一個字」,在未有參照字的情況下回憶出目標字來),是否比傳統抄寫教學法(Traditional Copying, 簡稱T)有更佳的學習成效。兩名智力正常、卻有寫字困難的國小三年級男生參與本研究,研究以單一受試研究法之交替介入設計進行,由一位教師對2位學生進行每周2節,共12節課的介入,其中交替處理階段8 節,最後階段4 節。在交替處理階段,每節課均有F 與T 兩個部分,單數節教學法順序為「T、F」,雙數節順序則改為「F、T」,以平衡可能的次序效應,研究控制兩種教學狀況下目標習寫國字的筆劃數。最後階段則僅採強制回憶法教學。研究以課程本位寫字評量收集學習成效,了解立即、一周、兩周的保留情形。結果指出,強制回憶法的再生寫保留效果優於傳統抄寫法。不論是立即、一周或二周的保留成效,兩位學生在3個時間點的6 次強制回憶再生寫的平均值全部大於傳統抄寫的平均值,進一步的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的結果顯示,5次的保留成效差異比較中,有4次達到.05 的顯著水準。這些證據支持了寫字教學時,強制學生在無參照字的狀況下回憶出新學的生字來,比傳統的重複抄寫,可以得到更好的習字效果。質性資料則顯示,強制回憶教學策略是簡單易行、師生均喜歡的教學方法。


  • 第48卷第三期第4篇(p99-129):國際奧林匹亞競賽獲獎保送大學科學相關科系之經濟不利資優學生的優勢發展與支持措施及相互反饋—陳勇祥
    Vol.48 No.3, (4) Advantaged development, support measures, and mutual feedback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ifted students in science-related university departments who are granted admission because of their international Olympiad competition achievements—Yung-Hsiang Chen (p99-129)


    本研究探討國際奧林匹亞競賽保送大學相關科系的經濟不利資優學生,能否獲得相對應支持,以持續發展優勢。本研究以現象學取向,探討優勢發展與支持措施及相互反饋。參與者選取當時就讀大學四年級學生6位,每位學生3次深度訪談,歷時一年半。結果發現:保送大學後能維持優異表現,是堅持與累積的結果,以及對目標追求的主動性,是優勢發展關鍵。學校提供的支持,有心理及實質層面。於此基礎,再引薦國際知名教授指導及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強化學術表現。跨領域學習也有助學術專業發展與創新及問題解決。產學合作亦結合理論和實際應用且提供經濟支持,可深化特定領域優勢。國外暑期實習使其了解產業運作機制,並與研究團隊合作,培養數據解釋與分析能力,是優勢發展重要經驗。協作與實習歷程,克服背景差異導致的互動差距。最後,以專業優勢回應在地需求,擴展與社會互動的途徑,激勵參與社會事務的自覺責任感與同理心。研究者亦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


TOP